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,為國企濰柴的國際化帶來了機遇,濰柴通過一系列的跨國并購,實現了技術和產業鏈條的延伸。在中國企業熱衷于海外...
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,為國企
濰柴的國際化帶來了機遇,濰柴通過一系列的跨國并購,實現了技術和產業鏈條的延伸。在中國企業熱衷于海外并購的當下,濰柴的經驗具有一定的啟示意義。
濰柴2008年后展開一系列跨國并購,并購海外博杜安,摸索出了管理海外企業和員工的方式,并購
意大利法拉帝是涉足高端消費業,調整產業結構。重組
德國林德則是一步跨入全球液壓技術的頂尖行列,與大多數中國企業海外并購只為擴張產能和市場不同,濰柴每一次并購都在延伸產業鏈條。
譚旭光表示:經過了這三步的跨越,
品牌全球化了,技術高端化了,產業多元化了,濰柴不在是一個單純的
發動機公司了,是與發動機相關多元的一個產業集團。
中國企業2016年海外并購交易總額預計將達1500億美元,較去年增長3成5,但有研究指出,中國走出去的企業僅有百分之13,盈利可觀。海外并購有風險,而濰柴的經驗就是文化融合和企業協同。
“我們收購重組這些企業,有文化問題、協同問題、團隊的能力問題,我們都要不斷地摸索,海外的管理團隊非常重要。”譚旭光如是說。
濰柴在技術先進國家用資本換技術,在內地用技術換市場,在技術落后國家,通過占領市場換回利潤,形成國際大協同效應,這種戰略發展模式相信對要走出去的中國企業有啟示意義。(本文來自濰柴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