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來裝卸需五六個小時的工作量現在半小時可搞掂,每萬噸貨物運輸周轉費可減近萬元
作為物流標準化首批三個試點城市之一,廣州這一年多以來火力全開,成效顯著,而這背后的功臣只是一塊小小的托盤,即墊在貨物底下便于運輸的底板。據稱,物流標準化后,試點企業托盤標準統一為1.2m 1.0m,裝車卸車只需一部叉車、一個司機,半小時就搞掂。
裝卸2500箱貨物, 半小時可搞掂
“以一輛大貨車2500箱怡寶為例,物流標準化前,6個搬運工裝車卸車加起來至少五六個小時,現在只需要一部叉車和一個司機,半小時就搞掂,你說變化大不大?”作為第一批重點推進單位的廣州華新商貿,其副總裁蔡軍在接受新快報記者采訪時亦不無感嘆道。
蔡軍說,以前未標準化時,他們倉庫里的托盤規格有好幾十種,小的如伊利,僅長0.82m,大的如蘇菲,長度超過2m,由于托盤規格不統一,無法統一利用叉車進行帶板運輸,只能靠人手一件一件裝車卸車,以一輛貨車2500箱怡寶為例,6個搬運工,要倒騰起碼五六個小時。物流標準化后,試點企業托盤標準統一為1.2m 1.0m,裝車卸車只需一部叉車、一個司機,半小時就搞掂。
此外,蔡軍還跟新快報記者算了一筆賬,從生產環節的包裝到倉儲、配送、裝卸等整個供應鏈流程實施標準化之后,每萬噸貨物的運輸周轉費用減少近萬元,按華新商貿年貨物吞吐600萬噸測算,每年可節約成本600萬元。
在蔡軍看來,物流標準化除了能節約成本外,更是火燒眉毛勢在必行,“近幾年來,珠三角遭遇用工荒,現在的搬運工多為40歲以上的大叔,80后、90后根本不愿意干這行。”蔡軍說了一個有趣的例子,兩年前,華新商貿在一次招聘中招了36名搬運工,都是20多歲的年輕人,當時承諾工資并不低,加上五險一金,人均月收入接近8000元,但兩個月后,這36人只有1人留下,原因還是這人從來沒有讀過書,實在找不到別的工作。“再不改革,等到60后、70后搬不動了,物流這行就得癱瘓了。”
從下單到出庫,
1 5分鐘完成全部流程
雖然只是一個小托盤,但也需要大投入,除了托盤要重新采購外,貨架、貨車車型、信息化系統等全部都要改,不過以此為契機,也帶動企業升級改造其設備。
廣州珠江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在推進物流標準化的過程中,將現代倉儲技術和信息化技術融入物流體系建設,于南沙新廠區建成了我國啤酒行業首個全自動立體倉庫。新快報記者在現場看到,立體倉庫從搬運到貨物揀選全程系統控制自動運行,偌大倉庫看不到一個人影。如客戶下單到貨物出庫,傳統流程需要人工到幾個地方操作,用時約4小時,現在通過信息系統指揮,機械運輸,最快只需15分鐘即可完成所有流程。
數說物流標準化
2014年10月,財政部辦公廳、商務部辦公廳、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辦公廳聯合下發《關于開展物流標準化試點有關問題的通知》(財辦建〔2014〕64號),認定北京、上海、廣州三個城市為國家物流標準化試點城市,包括華潤萬家、中糧集團、華新商貿等30家重點企業和10家物流信息服務平臺,成為第一批重點推進單位。
據統計數據顯示,在人工、土地等成本上升的情況下,2015年廣州市社會物流總費用占GDP比重為14.71%,同比下降0.05個百分點,在全國處于領先水平。全市物流增加值1517.23億元,占GDP比重為8.37%,與2014年相比,增加了0.28個百分點。
2025-05-22 15:01
2025-05-21 20:49
2025-05-21 13:31
2025-05-18 16:04
2025-05-17 11:32
2025-05-15 19:02
2025-05-12 08:39
2025-05-12 08:33
2025-05-12 08:30
2025-05-12 08:23